15697996_1034445483327320_2369848319051774801_n.jpg

共藝術與臺北市的都市形貌,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1998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通過後,藝術不僅走入各式公共空間,形式也更為多樣豐富。同時間,因為捷運淡水線開通,讓臺北車站至中山站一帶成為早期公共藝術設置的場域。而捷運自施工至開通所形成的都市地景與產業消長,成為臺北發展歷史重要的篇章。在新舊變遷之間,「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依循此脈絡,以「Seeing the Unseen」為主題,即日起至12月28日帶領民眾「遇見看不見的臺北」。

2016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所規劃的4件作品,分別以遇見看不見的臺北人地事物為主題,包含遊民、移工以及同志;城市隱藏的街區角落;每個臺北難忘的故事、創意與夢想,以及今昔的產業變遷等當代議題,四大主題如下:

 

15590446_1034445553327313_6975840084254683853_n.jpg

看不見的「地」:社會底層的角落

臺北車站座落於中山南路與中山北路的交界處,以交通樞紐之姿海納往來人潮。白天光鮮亮麗的城市面貌,在夜深人靜之時,車站廣場角落成為遊民棲身之地,假日的車站大廳則是移工聯繫感情、傾訴思鄉之苦的交誼廳。面對這些社會底層,我們總試圖漠視,而集體「看不見」正阻撓著社會進步。藝術家莊志維以雷射裝置作品《裝置微光計畫:車站》將臺北車站的川流人潮與車潮化為天際中的網,而雷射可見卻碰觸不到的性質,更直指被社會刻意忽視的社會底層,藝術家藉由微光點亮社會現象,更企圖帶來一絲「看見」的希望。

 

15672679_10205838624804196_4858508570672418310_n.jpg

15589768_10205838625124204_4218683429064707361_n.jpg

15589881_10205838625484213_2375727749862991945_n.jpg

看不見的「事」:跳脫現實的夢想

隨著捷運開通,帶來人潮與商機,中山站鄰近成為百貨公司與特色店家的齊聚地,許多新銳設計師與創意人滿懷夢想,在這裡分享他們的創作,文化創意產業正朝氣蓬勃地在這裡深根茁壯。法國藝術團隊Mickaël Martins Afonso & Caroline Escaffre-Faure 將「夢」具象化,《白日夢》以蓬鬆潔白的雲朵象徵一個個未竟的夢想,在中山站線形公園上,邀請民眾停下腳步,埋首在雲朵中,短暫跳脫文、現實。在這裡,有人正在圓夢,有人正在作夢,臺北就是一片充滿可能與希望的天空。

2016-12-2台北當代藝術 143.JPG

15589881_10205838625484213_2375727749862991945_n.jpg

15622143_10205838622924149_66685903807629299_n.jpg

2016-12-2台北當代藝術 144.JPG

15621615_10205838623284158_4551530073799167033_n.jpg

2016-12-2台北當代藝術 059.JPG

2016-12-2台北當代藝術 060.JPG

2016-12-2台北當代藝術 0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35號的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