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7241_10206795246079130_3012704952426697599_n.jpg

破碎的神聖

展出時間:2017/04/29-2017/06/11

展出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破碎的神聖」為法國人類學家馬克‧歐傑在觀察巴黎地鐵時所談及的概念,指的是每個人對於場所/儀式/節慶的歷史參照,那些曾有過政治、社會文化和歷史意義的輝煌場域,因此生產某種歷史和國族認同的意識形態,如今這種集體意義的神聖,成為某種共同的歷史參照,或成為存在於個體身上的某些過去的碎片,其中所帶來集體意識的歷史感並不會那麼快消逝,但會逐漸失去詮釋它的能力。

展覽「破碎的神聖」將此思考開展於臺灣特殊的歷史脈絡與場域的情境中,探討歷史空間、記憶、認同,以及其所遞衍的「破碎的神聖」與個體/集體的關係,並邀請藝術家從自身的環境、經驗與歷史出發,以臺灣的歷史建築與其產生的空間轉換作為創作思考的路徑,探索歷史空間場域和其所連動的政治、文化和個體之間的意涵與影響,思索個體與其破碎神聖的參照,而記憶和認同又如何在其中翻新重塑;進而,在面對歷史的同時,藝術又如何創造一個管道或撐開裂縫,探索記憶與認同的生成或消逝,並展現其所面對歷史的姿態與方法。

此次的展覽分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和空總創新基地兩個場域展出,藉由兩個在藝術展演空間的場域特質和象徵意義上分別具有代表性的場地,透過藝術作品的回應與提問,展開對於「破碎的神聖」不同層面的思考和對話,有部分作品的觀展與體驗甚至延伸至日常的生活場域之中,進而探索多重的歷史場域、記憶、文化轉譯和集體/個體認同等問題。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76.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4.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5.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3.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79.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0.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1.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82.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77.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178.JPG

18698455_10206795241719021_3062700951773416028_n.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092.JPG

18620407_10206795252599293_6290912830850236532_n.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097.JPG

18664679_10206795244639094_3713707917301644622_n.jpg

2017-5-24河口洋一郎 091.JPG

18557241_10206795246079130_3012704952426697599_n.jpg

18620245_10206795250599243_3823814074324668655_n.jpg

 

 

 

arrow
arrow

    35號的腳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