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藝術-陶瓷藝術娃娃之美
展出日期:2017/01/13~2017/02/19
展出地點:鶯歌陶瓷博物館
陶瓷藝術娃娃發源於德國,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最初的用途是為貴族展示服裝。裁縫師縮小比例作好衣樣後,將穿著打樣衣的陶瓷娃娃寄至歐美各地,貴族們看到人偶穿的衣服樣本後,再依樣本修改設計,訂製符合自己身材的衣服。這種訂製的風潮盛行於19世紀的歐洲貴族之間,尤其是德國、英國和法國,因此透過娃娃們的衣服、髮型及鞋類,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時尚流行。
陶瓷娃娃的製作是一門需要高度精湛技術以及團隊合作的工藝,也因為陶瓷娃娃的膚色細緻、眼神逼真、造型動人,所以歐美地區將其視為高級藝術品饋贈他人,收藏家們大都將娃娃展示於客廳或臥室,以顯示主人不同流俗的品味。早期前往歐美旅遊的國人往往驚艷於陶瓷娃娃的細膩逼真,紛紛以高價由國外帶回收藏,近年來卻因娃娃過於逼真而造成許多誤解與恐懼,讓娃娃在市場上逐漸沉寂。
西元1970年至2000年是臺灣代工製造的全盛時期,當時歐美大部分的陶瓷娃娃皆產自台灣。本展作品皆為智貿興業董事長郭黃寶鉅的精心收藏,每只娃娃都記載著真、善、美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艱辛的奮鬥歷史,本次展覽不僅能使觀眾一覽陶瓷娃娃的絕美藝術,也能領略民國60-90年代的奮鬥歷程,更希望能導正國人觀念,用正向的眼光來欣賞娃娃的美麗。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