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初期,看上臺灣優越地理位置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來到臺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到清初,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只是,清軍對它無過多經營。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鼎盛期,工業革命的成功,促使經濟急速繁榮,人民生活無虞,進而追求優雅的生活品味,從欣賞藝術文學,注意服飾搭配,甚至是室內空間擺設等皆是,並有著無比自信的優越。
對於19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來說,餐廳是顯現財力及禮儀的絕佳場所之一。因維多利亞時期,常見有些家庭會在家中舉辦宴會或是小型餐會,主人會邀請客人到訪用餐,餐廳即成為客人直接接觸的場所,而客人會以餐廳的擺設、格局等,探究出主人家的財富地位。
英國的工藝設計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嶄露頭角,並且被廣泛應用在食器上。維多利亞時期的精美瓷器與銀製餐具,不僅展現富麗繁華的設計風格,更突顯其兼具功能性的面向。
充滿維多利亞中晚期「新古典主義」與「洛可可」復興風格,除了床、衣櫃、化妝台等基本臥室傢俱擺設外,貴妃椅、縫紉桌、寫字檯、搖椅等附屬傢俱的擺設,更可窺探岀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人民,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
維多利亞時期的傢俱特性,大抵皆偏向巨大、厚重、穩固風格,以及陰暗色特質之塗裝,材質多用黑胡桃木及玫瑰木。其所展現的傢俱風格,基本上是綜合詮釋、合併、借用歷史上的設計風格,拼搭各種元素風格,產生各種風格的混合物。有偏向傳統的,也有偏向現代的。